美國終于從中國借到了月壤,突破沃爾夫條款限制,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美國科學家終于從中國借到了月壤。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獲準借用月球樣品的機構來自6個國家的7家機構,其中包括美國布朗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然而,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行星科學家蒂莫西·格洛奇透露,他的項目不會得到NASA的支持。他解釋說,他們將不被允許使用NASA資金來研究中國借用的月球樣品,原因在于沃爾夫條款。該條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
美國終于從中國借到了月壤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行星科學家蒂莫西·格洛奇無奈地透露,與美國大多數涉及月球樣本的研究不同,他的項目不會得到NASA的支持。格洛奇稱,他們將不被允許使用NASA資金來研究中國借用的月球樣品,原因在于沃爾夫條款。
格洛奇表示感謝其所在機構提供的資金支持,并提到石溪分校必須與中國國家航天局簽署借閱協議才能將樣本運出中國。他計劃將土壤和巖石樣本的性質與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時期的樣本進行比較,包括對比樣本在模擬月球環境中的散熱情況。此外,他們還將研究月球土壤的磁性,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暴露在太空中的時間及其隨時間的變化。他還希望通過高倍顯微鏡檢查超薄巖石切片,尋找不尋常的碎片,以增加對月球地質復雜性的理解。
格洛奇的合作伙伴之一、香港大學行星地質學家錢煜奇表示很高興能參與這個項目。他認為只有在同一實驗室、相同條件下對兩組樣本進行分析才有意義。他也提到,沃爾夫條款阻礙了中國科學家獲取阿波羅計劃樣本的機會。他希望NASA也能考慮開放阿波羅計劃的樣本,讓中美兩國能在太空領域為共同目標合作。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后第三個從月球表面采集樣品的國家。去年,嫦娥六號任務又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從月球背面帶回樣品的國家。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強調,中國探月工程始終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國際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盡管如此,即便中方已批準出借樣品,美方機構能否真正拿到手仍面臨國內極大阻力,甚至可能需要通過所謂的國家安全認證。美國日益增長的孤立主義無助于其實現太空野心,而中國則非常開放。
文章來自:梧州信息港,載請注明出處!